张炳路:
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
我是2013年从县政协退下来的老党员、老干部,今年80岁。1968年从天津轻工业学院(现天津科技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邯郸市酒厂工作(现丛台酒业),197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已50余年党龄。
我是贫下中农出身,出生在旧社会,成长在红旗下。新中国成立后,我顺利上了学,并最终成为一名大学毕业生,这在旧社会做梦也想不到。我从小热爱毛主席、热爱共产党,向往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大学时就写了入党申请书。1968年分配到邯郸酒厂工作后,努力工作,积极要求入党,1971年5月党组织批准了我加入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从此,我更加热爱党,感恩党。
五十余年来,我始终不忘初心,奋力工作,报答党恩。党和政府也给了我很多很高的荣誉,在邯郸多次被评为市先进工作者,1978年更是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的称号。在隆尧多次获市县优秀党员、优秀厂长、拔尖人才、获得两届省劳动模范,两次省优秀知识分子,1996年荣获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自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选举我为县政协副主席。
奋斗十余年 丛台创国优
1968年我从天津轻工业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邯郸市酒厂工作。为响应当年毛主席“大学生要接受工农兵再教育,当一年工农兵”的号召,我要求到最累最苦的车间当工人,积极要求入党,1971年5月党组织批准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当过技术员,参加过淀粉车间设备制作、安装和投产,带领职工大搞技术创新,研制成功深层通风制曲,发酵中以酸止酸等创新。1974年厂领导让我全面负责新工艺车间投产,我更加奋力工作,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为节省投资加快工程进展,研制成功土大头车床,经过一年奋斗,新工艺车间顺利投产,年为国家增创利税100多万元。多次受到市委奖励,1975年任命我为邯郸市酒厂副厂长。
我担任副厂长后,进一步狠抓科技创新,积极参与丛台酒的研发工作,将提高丛台酒质量印成小册子供职工参考。丛台酒的产量、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1976年我同丛台酒车间主任曹怀申到茅台酒厂参加全国名优酒技术协作会及参观考察,丛台酒的质量受到了茅台酒厂厂长季克良的高度评价。1977年我代表邯郸市酒厂参加在山西昔阳召开的华北区酒会,丛台酒受到一致好评。1978年丛台酒被省政府任命为河北名酒,我被省政府授予省先进科技工作者。1979年丛台酒创中国优质酒,同年9月我调回隆尧工作。
奋斗贰拾余年 隆泉创辉煌
1980年靠6万元贷款6名职工建起的隆尧酒厂,到2000年与建厂初1981年相比年产量增加114倍,利税增加了400多倍,年实现利税882.9万元,成为隆尧县支柱企业,邢台市十强县办企业,河北省小巨人企业,中国酿酒行业明星企业。隆泉创辉煌,主要由两阶段组成。
1、白手创业,隆泉快速发展
1979年9月我从邯郸调回隆尧,县领导让我调回家乡,投身家乡建设是我最大的愿望。在县领导的支持下,1980年让我带领5名职工靠6万元贷款,在城西沙滩上创建隆尧酒厂。6万元贷款白手起家建成酒厂谈何容易?我想“共产党员像颗种子,放到哪里也能开花结果”,决心克服重重困难,建好酒厂,酿出美酒,报党恩,报恩父老乡亲。
1980年5月施工开始,我带着被子吃住在工地。人少我既当厂长又当工程师还当工人,白天参加进料、施工,晚上搞设计图纸,困了睡在木材垛上(怕丢失),在猫头鹰的叫声中默默忍受着蚊叮虫咬和寒风湿露的侵袭。就这样和大家一起打井、筑水塔、盖车间、建窖池,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星期天节假日,一干就是300多个日沉月落。
1981年酒厂建成了,但没有掌声、笑声和剪彩鞭炮声。因为“无生产许可证”是“黑厂”,“产品无注册”是“黑酒”,国家不给粮食(当时粮食政策没放开),糖酒公司不参与销售。在县政府协调下,拿出部分修水库的民工用粮支持酒厂,但这还远远不够。在领导的特批下,我和职工一起推着车子走街串巷以酒换粮,既卖酒又要把粮换回来。经过两年多的艰苦跋涉,1983年省发给了“生产许可证”,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了“隆泉”牌注册商标,使酒厂有了发展的基础。
建厂初期虽然资金少,但把钱用到了刀刃上,选用泸州百年老窖泥扩大培养筑成的窖,采用先进工艺生产的酒,为什么不畅销?1984年7月冒着酷热,我和张小江、张景云(原邯郸酒厂厂长)带产品到泸州曲酒厂学习交流。泸州曲酒厂品尝过带去的产品,连声叫好,并决定按每斤1.7元包销隆泉酒(当时年产量50吨,每瓶酒卖1.65元)。我们太高兴了,回来后通过火车发走20多吨。“泸州曲酒厂买隆泉酒了”,消息传得很快,开始很多邢台车站等部门人到厂买酒,接着隆尧人、隆尧周边县很多人来厂买酒,隆泉酒一下子紧销起来,供不应求。1985年省财政拨给15万元低息贷款,邢台农行给了40万元贷款,1986年工行给了70万元贷款,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2、不忘初心 隆泉大发展
隆泉发展了,企业有钱了,是大手大脚还是勤俭办企业。我想只有不忘初心,勤政廉政企业才能大发展。我北上天津、北京一般都是24小时打来回,南下郑州办事不歇脚,从不游山玩水多花钱。1990年第一轮承包期满,按合同我可以拿承包费20万元,这钱当时对个人是巨资,对企业来说虽不算多,但它起的作用是本身价值的上百倍,为了隆泉发展,我分文未取,省发给3000元科研奖也献给了厂里。这样一来,使隆泉后10年得到更快发展。1990年实现利税128.1万元,而后每年比上年平均增长近100万元,1999年实现利税802万元,2000年利税882.9万元。
苦干几年 闯过改制关
二十世纪末竞争行业的中小国有企业大洗牌,人们说:“不改制等死,改制是找死”。隆尧邢台乃至全国很多国有中小企业没改制就倒闭了,有的改制后很快夭折了。改制成功很难,必须过三关,首先主要领导过廉政关,群众议,舆论评,执法部门查,有一点问题必然被淘汰,很多企业改制后没等执法部门查,就自动放弃,造成改制失败。其次,要把离厂职工安置好,留厂职工安排好。其三,要经营好,股东利益分配合理。以上三项有一项做不好,改制就会失败。
隆尧酒厂改制也同样必过三关。检察院两次对我和有关人员进行审查,带人拿账,最后没有审查出问题才了事。改制后流动资金就断了档,主要原因,一、改制评估不实,将367万元外欠死账算作流动资金。二、改制不规范,把应财政出资安置职工推给企业安置。三、改制前企业的流动资金已短缺,银行答应改制后给贷款,但改制后不再放贷。因此,改制后就陷入困境。我向县领导要求将改制收回和书面报告要求解决改制遗留问题,也曾找人出资购买酒厂,人家给的价格还抵偿不清酒厂的欠债,无奈中只有大幅度压缩生产规模,同时向外人借款和扩股增资,新来股东是为分红,不分红或分红低又要退股,为了稳定只有招新股换旧股,就这样翻来覆去,在低谷中苦战多年。
隆尧酒厂有几百名职工,在困境中我把离厂职工安置,留厂职工安排放在首位。在困境中压缩了生产规模,但始终坚持古法生产,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始终坚持诚信办企业。经过几年苦战,使企业在困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又多次被评为市先进企业,隆泉牌多次评为“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2017年隆泉酒业再次获“河北省质量诚信AAA品牌企业”,经过几年苦战隆泉闯过改制关。
退休不离党 增添正能量
2003年,我从政协退休后,正是隆泉酒业最困难、最低谷的时候,我也曾想过放弃企业。企业垮了必定给国家和社会留下后遗症,经过思想斗争,还是确定退休不退劲,退休不离党。经过几年苦战解决了离厂职工的安置费,安排好了留厂职工的工作,处理了大量遗留问题,使隆泉酒业成为我县唯一改制成功企业。
为了河北省酒业的发展,我写出了“冀酒振兴之路”的文章,2012年5月15日在河北日报发表,引起了很大的反响。2018年我作为责任编辑写出了10万字的“隆泉酒史话”一书,向国内外发放,以扩大隆泉的知名度。
只有拥有好的身体才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我55岁前患血脂高,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吃了两三年降糖药,吃了十余年降压药,每年有几次感冒,吃不少药。通过看医学保健书、听专家讲,我管住了嘴,迈开了腿,药不吃了,体重降了40斤,脂肪肝没有了,血糖、血压比以前还好,多年来很少得感冒,省了药费,身体更健康了。我把我的实际做法、体会写成了文字,2016年同县政协齐英年副主席、张立辰、赵海兵等同志编辑出版了13万字的《健康百科--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一书,印出一万册,发放给全县各村镇、机关单位,起到了很好作用,至今还常有人向我咨询保健知识或要书。
现在,我退休已经19年了,但退休不离党,一片丹心向阳开。我继续发挥余热,积极参加县委老干部局组织的有关活动,在服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关心下一代方面老有所为继续发挥光和热,2012年荣获“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今年又获“抗疫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回首过去,初心依然,我心情澎湃,时刻铭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继续为党的事业增砖添瓦,增添正能量。(图文来源:隆尧党建)